千千小说 > 百工匠心 > 第274章 时代气息

第274章 时代气息


  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的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生活习俗。

  晋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很少。

  先以写字来说,唐代以前的写碑,是先将石碑立好以后,写碑的人立在碑前直接挥写在碑面上的。大约从宋代开始,才写在纸上,双钩上石,然后再刻,原稿仍然可以保留下来。这种方法到元代、明代、清代,就越来越成熟了。唐以前的人写字时是席地而坐的,一只手拿着简册,另一只手是悬肘挥写,到后来才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书写。两种方法写出来的字,细看起来是不同的。

  唐代以前的写碑,大多用隶书和楷书。自唐太宗李世民用行书写了《温泉铭》和《晋祠铭》以后,就逐渐有用行书写碑的风气了。

  不同时代的书法,不仅字体和字形有所不同,从文章措词上来看,也有不同。例如,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首尾都写上作者的名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明代末期,信札的上款一般为“某某词丈”、“某某词宗”、“某某词坛”等等,清代除了沿袭时代的称呼方式之外,又出现了“某某仁兄大人阁下”等等格式,例如何绍基政敏斋札,上款为“敏斋仁兄大人阁下”,下款为“弟绍基顿首”。

  又如,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本幅上的字凡是用力的地方都有笔花,这是由于作者书写时所用提硬笔,而纸却是加了工的光纸。这与用软笔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工具、质地不同,写出来的字的效果就不同;时代不同,字的风格乃至书法作品的文法措词也有所不同。

  唐、宋以前壁画盛行,作者都是立着作画的,即便在绢帛上作画,也是把绢帛绷在木框上,然后立着来画,大体就像现在画油画的样子。那种将纸绢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大约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两种方法在运笔的角度及手臂所用的力量上都有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就不太一样。

  中国绘画以佛道人物画首先得到了发展。例如流传下来的所谓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和《烈女仁智图》卷等,早期的人物画均用墨笔线条来描绘形象。

  宋摹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还保存着晋代的一些风格,它以人物为主,以山水为陪衬,人物为墨线勾勒,山石只勾一个轮廓,有些树木也只是画一个树形,并无枝干。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已脱去了完全以人物为主的画风。山石只钩轮廓而无皴法,高山上的大点表现的是远树,近处的树木已画出了枝干,树干钩边无皴而填赭色。人骑游艇安排适当,画出了山水画的新风貌,改变了过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比较幼稚的画法,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科。

  唐代韩?《五牛图》卷画法古朴粗壮,所描绘的五头牛生动活泼,各有神态,表现了画家的熟练技巧。

  周?是中唐时期的著名人物画家,擅长描绘贵族妇女,他的《挥扇仕女图》卷,人物丰姿艳丽,并将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丰润的脸型,渗透着中唐的时代特征。从中唐墓葬出土的陶俑的形象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第二节五代和两宋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书画,总的看来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了新的风格。

  以书法来说,字体以行书、草书为多,篆书、隶书较多。格式方面有一部分与晋唐时期一样,首尾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另一部分就不同于晋唐而有了新的变化。

  那时私人间的交往信札与对官场的公文书札在格式上是有所区别的:私人信札上下款都写,下款不写姓。如《陆游书札》开首为“游惶恐再拜上启仲躬户部老兄台座”,结尾为“十一月廿六日,游惶恐再拜仲躬户都老兄台座。”对官场的公事书信。下款需要将本人的所有职务都写上去,如辛弃疾的《去国帖》,是写给某宰相的,下款是:“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公事辛弃疾?子。”

  北宋著名的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即全都喜欢用熟纸来写字,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最后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等等。

  苏、黄、米、蔡在北宋时就很有名气,他们的字体被当时和后世许多人临摹仿效。

  五代、北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大发展时期。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画法熟练精工,他的创作方法,对宋代画院有很大影响。

  李成、郭熙的山水画,布景繁密,描绘的都是中原山林,大部分是画秋林和雪景,树的枝干重要,多而不乱,山石多画图形。而南唐画家董源的山水画,大都是江南风景,如《潇湘图》卷、《砟景山口待渡图》卷,表现出江南地区的风格特点。

  宋代,画院内外画家很多,绘画题材十分广泛。

  王诜的作品,我们见到过的真迹有《渔村小雪图》卷,布局清旷润雅,笔法技巧熟练。

  李公麟擅画佛道人物和鞍马,多采用白描画法,用笔流利生动,线条圆润含蓄,将白描画法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冒充李公麟的假画是非常多的。

  五代和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高头大卷(画绢的宽度与当时用于书画的绢帛的整幅面宽相同,约五十余公分),唐代以前没有这种形式,元代以后这种形式也不大多见,此外,还出现了许我团扇和小幅册页。

  在质地方面,大多数为绢本绘画,同时,也出现了少数纸本绘画作品。

  这个时期的绘画,大多数不落作者名款,但也有少数是写上作者名款的。例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在画幅左方中下部,用隶书小字写下了“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年郭熙图”的名款,吕间有一印,印文看不清楚。中国绘画从原先的不落名款到北宋时期的开始落名款,从格式上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


  (https://www.xqianqian.cc/14/14707/42991089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