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不老兴登堡(因屏蔽430和431,补发后面的)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第10军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继第114师团后,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
与此同时,日军另一师团沿广德、郎溪公路进占太平,尔后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断了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18师团则经宣城向芜湖进攻,切断了南京守军西退之路。
日本华夏中部方面军、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先遣队联队、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三师团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团、第十军、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百一十四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分别将南京城团团包围。
华夏战况日趋恶化,南京城内滞留的守军仍然在坚持抵抗,但因为失去了统一指挥,抱定必死信念的士兵们只能占据残垣断壁、利用砖头瓦块还击凶残的日军。
虽然华夏政府军大部已经离开南京,但仍然有为数众多的散兵被困,他们成为了南京最后的守卫者。
面对华夏军民的拼死抵抗,日军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消耗战。为了改变僵持的局面,日军开始尝试利用飞机散发传单,威逼城内军民投降。但是,有过淞沪大战经历的华夏老兵深知日本人毫无信用,宁为玉粹,不为瓦全。
零星战斗没有停止,华夏士兵面对越来越多的日军,只得边战边撤,并利用日本与其他国家在柏林签署的《在华夏侨民保护法》,临时获得了教会和驻华夏机构的庇护。但是,日本人很快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同时向这些国外侨团亮出了凶狠的屠刀。
此前,就在苏、德边境剑拔弩张之际,苏联人担心东西两侧同时受到夹击,立即回过头来与华夏进行了秘密商谈。
在苏联人看来,只要常凯申愿意谈,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甚至很快便可以获得一个无忧无虑的远东安定大环境。这也就是埃里克当时处心积虚想要设置的一个包围苏联的朋友圈。可是,正在内忧外患中的常凯申政府早已畏敌如虎,人家突然找上门来修好,让他顿时受宠若惊,二话没说,当即派员前往莫斯科进行细节方面的商谈。
三个多月前,华夏政府与苏联代表正式签署了《华苏互不侵犯条约》。然而,两国在签署条约的同时,都在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华夏不想卷入德、苏纷争,苏联也不想在日本大举进攻华夏的时候与华夏订立任何军事盟约。这样一来,一纸条约除了对彼此战争行为有约束外,并不存在互相增援的关系。
既然并没有订立军事盟约,苏军便没有履行救援的义务,更不会派遣任何援军,华夏被迫陷入孤军奋战。
在曾经的淞沪会战中,因为受到空战不利和陆战受阻的影响,日军联合舰队迫近吴淞口,并炮击上海火车南站,导致部分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受损。迫于多国压力,德国东亚舰队“施里芬号”战列舰向日本联合舰队开炮以示警告,经过双方几度讨价还价,日军海军才勉强同意暂停对外国侨界进行的炮击。
此时,南京又出现了淞沪会战时的一幕,只是这次杀戮较为隐密。日本人惯用的“斩草除根”起到了毁灭证据的效果,蒙蔽了世界上所有充满良知的眼睛。
虽然日本人做得比较隐密,但是,仍然有许多史实记录和照片通过国外友人帮助、流出阴云密布的华夏,成为了日后清算日本战争罪行的有力证据。
古都南京到处残垣断壁,烈焰腾空,遍地瓦砾之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个曾经富甲东方的地方倾刻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许多来不及逃离的各国侨胞同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和人生苦难,他们除了和华夏人站在一起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外,已经别无他法。
相比许多外国侨民拼命逃离,各国记者却悄悄潜入南京城区,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在城里实施的暴行,虽然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但他们用自己的良知向全世界反映了南京城里的一切真象。
城破了,英雄们倒下了,接下来就是平民遭殃的时刻。手无寸铁的南京人迎来的不是共存共荣,而是血雨腥风。
事实就是事实,纸是包不住火的,日本人的暴行再次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公愤,德国东亚舰队与英国、法国、美国组成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再次对日本发出警告,并成功掩护本国侨民最后一批撤离华夏。自此,德国东亚舰队完全撤出华夏,退回科威特油船码头休整待命。
在华夏有了一次小小的配合,美、英、法、德、意等国有了一次空前的大“团结”,尤其是美国,在这次行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甚至连傲慢的约翰牛都不得不积极响应。
但是,烈强之间的分岐是永远无法得到统一,为了各自的利益和诉求,依然明争暗斗,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由于是敌对双方,本次华夏撤侨,苏联并没有共同参与,而英、美、法等国也因为话题过于敏感,各自清扫门前雪,对德、苏之间的矛盾也不再重提。
12月13日,几十万日军涌入城内,成为了南京人恶梦的开始……
此时此刻,常凯申正忙于迁都,从无锡逃到武汉,从武汉又逃到重庆,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中一路向西狂奔,却自始至终并没有组织一次有效的抵抗,而他的嫡系部队除了忙着打内战、消除异已外,就是忙着贪赃枉法,甚至连美国的援助物质也敢私自鲸吞。
南京失陷前后,华夏当局各重要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实际上也是逃跑方略,而对于南京城失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不得不说,常凯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
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所谓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因为华夏当局对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也未得到日本人的承认。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也极其有限。
埃里克在汉莎宫将华夏的案例向国防部所有官员进行了剖析,再一次证明了弱者是在挨打的。同时也谈到了自己这些年为什么一再扩军备战的原因。
受教育最深的应该还是内阁总理汉斯·路德和已经作为国家外交与经济顾问的麦克斯,他们俩人同是这一次会议的与会人员。
每逢重大会议,保罗·冯·兴登堡都会被邀请参加,但年事已高的副总统似乎并不糊涂,虽然国家经历了那么多权力之争,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老者就象一尊不倒翁,永远定格在那里。
实际上,平时不太管事的兴登堡把握了一个先决条件,只要是为了德国的长治久安,只要是对德国有利做法,他宁愿放弃自己的立场而坚定地支持埃里克。而埃里克也十分尊重这位老者,从而将德国的各派系军事势力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现在,武装部队已经到位,战争就在眼前,德国人除了还需要一个“正当理由”外,其次就是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
一直在战争中摇摆不定的西班牙荷西政府,曾经获得过美、苏两国的大力支持,但是,此次却意外地派出使节到访德国,这是埃里克所没有想到的。
会议结束后,外交部长牛赖特将与麦克斯一同迎接这位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国外使节。
在德国需要朋友的时候,西班牙荷西政府的做法无疑给自己的执政团队加了分,而明显区别于华夏的常凯申。
(https://www.xqianqian.cc/11/11949/4161203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