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读双学位?
配资那日之后,丁木似乎成长了不少,虽然性格还是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爱跟女生开玩笑,可是更加勤奋了几分。每天晚上都要独自去图书馆找个角落,自习至少三个小时,不但要完成作业,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查阅各种的资料,想办法翻译那些乱码稿子,钻研从外星人笔记本中获得的那些领先这个世界的科技,直到闭馆。
相较之下,宿舍里的几个人,参加的社会活动更多些。金鸣一直在学生会里混,吉承经常出去当家教。而宁华则常常和自己的女朋友杨月婵在一起在学校里压马路,或者去自习室里写作业。至于其他人,上课有时能见到,但是下课以后的生活丁木就顾及不到了。
女生里,常联系的也就是薛灵芸了。自从上次给王老讲行卷的故事,想起王维还是会弹琵琶才有进身之阶见到太平公主。丁木还是下决心要把古琴学好,所以周四下午没课的时候,还会约她到琴房练琴,练完琴,两人常常一起吃个晚饭,然后淡淡告别。之后,丁木还继续坚持着晚上去图书馆自习,直到图书馆闭关。
晚上回到宿舍,四个人都在,金鸣说道:“今天在图书馆赶作业,看见你了。”
丁木道:“我天天都去啊。”
吉承插言道:“你家境那么好,每天还这么用功,图什么啊?”
“这个,我一直感觉搞研究还是挺有趣的,找了一个课题自己瞎琢磨呢。”丁木基本上说的是实话。
“我赛,你真牛,我刚才还为那化学作业发愁呢,你都找课题开始做了!”宁华也感叹道。
丁木也苦着脸道:“你以为我不发愁吗?朱老师留的那作业题简直变态难度,也费了我一个小时才做出来。”
金鸣道:“我压根不会,你们改天告诉我一声咋做出来的,我这辈子估计都用不上那化学知识。”
吉承道:“我学药学的,估计以后少不了这化学基础,今天有两道题没做出来,我明天再好好琢磨琢磨。”
“说实话,我真有点羡慕那些学文科的,天天那么闲。咱们这些学医科的,都跟继续读高中差不多了。”金鸣咂嘴道。
“哪有,学文科也有学文科的难处,什么比较文学啦,语言学啦,翻译啦,都是很难的课程。学外语的还得再学一门小语种,有他们背单词的苦吃。”宁华的女友是英语系的,了解的多一些。
“对啊,其实翻译也是一门很难的学问。”最近经常做翻译的丁木道:“有机会我也想去学学翻译的技巧。”
“对啊,你们以后读博士,还要发表英文文章呢。这难度都不小。”吉承道,“我就五年,毕业了就回家去当药师。”
“睡觉!明天继续努力!”丁木用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晚上的卧谈。
第二天,丁木很早就起床了去锻炼了,刚吃着早饭,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丁木接起来一听,正是王昌平院士。
老人家难掩兴奋道:“丁木同学,起床了吧,我们团队这几天一直在研究你的这篇大作,你一会上午8点半,来一下物理楼202,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都在等你。”
“好的王老,我马上就过去!”
丁木吃完包子,喝了一碗豆腐脑,用纸巾擦了擦嘴,四平八稳地走去物理楼了,心中也有些打鼓,到底结果如何呢?进了物理楼,走到202门口,丁木就听到房间里面还有人讨论的声音,就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门。马上,一位年轻一些的教授打开了门,和颜悦色地请丁木进来,里面还有六七位老师在讨论丁木这篇文章。
一见丁木进来,王昌平院士顿时对着丁木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让大家静了静,才郑重发言道:“丁木,我们一致认为,你这篇文章的价值很大,完全可以发表在世界级顶级期刊《自然》上。但我们就是想不出来,你是怎么把这个如此复杂的模型架构想出来的。”
这个问题丁木还真不好解释,总不能说来自外星人的科技吧。丁木知道自己的这个理论模型一定是正确成功的,只不过对于实现可控核聚变来说,只是相当于在走万里长征前,看了一下指南针,把方向校准而已。
丁木想了想,故弄玄虚道:“我这个模型的灵感,来自于我之前做了的一个梦。前几天,我睡觉前看了一些物理研究前沿的书籍,我一直感觉五十年前我们提出的惯性约束、激光打靶的原理是成立的,只不过当时在吸能问题上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而现在的新材料已经可以达到快速充电,快速吸收热能。有天晚上梦里,我就梦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模型,把约束和吸能这两个难题通过新材料的微观晶体模型结构给实现了。之后我就按照这个灵感,看了一些纳米级材料的资料,误打误撞试了几次,就把这个模型给做出来了。对了,其实我最新的研究里,还推断出这些模型还可以有几个变体,可以更好的吸能,只不过结构的稳定性差一些,估计制备难度更大。”
几位教授都听呆了。科学界里,做梦想出结构的事情不是没有,传说苯环的结构就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了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才想出来的。其实事实也非如此,早在凯库勒之前4年,洛西米特就率先发现了苯环的结构,只是这人非常内向,好不容易出版一本书,还是自己私下复印的。所以历史学家就记住了更能吹牛的凯库勒。
关键,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丁木的这个模型可不是苯环那种简单的六边形结构,这么复杂的晶体结构,也能做梦想出来?!而且还想出来了新的变体,这小子也太聪明了吧。
王昌平院士则听到了制备二字,兴奋道:“你已经研究到制备这种晶体的层面了?”
丁木顿了顿说:“是的,这方面非常的复杂,我缺少一些材料学的知识。不过,我总体感觉这个研究难度和所谓的‘纳米超级电池’差不多。我相信在几年之内就能把具体的制备方法试出来,未来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达不到我们需要的精度。”
物理教研室里王昌平特意请来的主攻材料学的刘国泰院士发话道:“丁木同学说的很好,很有道理。丁木这篇论文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证明了这一点:以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配合纳米线基技术,只要打造出你设计的晶体模型组合,就可以达到吸收核聚变能量的速率,然后再作为电力稳定利用,实现可控核聚变。”
丁木点头道:“而且我认为,搭建这种模型无非就是微观工艺精度的问题,一定有办法实现。”
刘国泰和王昌平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点了点头,理论上确实如此,至少丁木的论文已经开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啪啪啪啪,不知是谁领的头,教研室里的所有人都给丁木鼓起掌来,祝贺他的精彩研究成果。
看到一群衣着朴素、厚厚眼镜,头发花白甚至全白的老教授给自己鼓掌,丁木眼泪好悬没掉下来,虽然这篇文章自己也付出了努力,可毕竟来自外星人的科技,受之有愧道:“谢谢,谢谢!”
“小杨,”王昌平把一个年龄相对较轻的老师叫过来道,“你最擅长给《自然》杂志投稿,小丁的杂志,你教教他,那杂志的编辑部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回头你给人润色润色。记住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必须是人家丁木!”
杨教授连连答应道:“老师,放心吧。这事交给我了。《自然》杂志已经有些商业化色彩了,像这种‘解决能源危机’的大事,他们肯定巴不得发表呢。”
杨教授随手拿过一张纸,一边写,一边对丁木说,给《自然》杂志发文章,一定在开头、结尾、每段都多提你给这个学科、甚至这个社会带来的前景和建设性意见。像你这种重大问题,就特别好写了,我帮你列个提纲。你把核心的几个证明过程列出来,精简一下。
论发文章这方面的经验,丁木是怕马也追不上北大教授这些一辈子混学术圈的精英中的精英。只能洗耳恭听,虚心请教。
等杨教授指导完了,王昌平院士道:“丁木,想不想转到我们物理系来读博士,我看你很有天分,又这么年轻,如果在这个领域研究下去,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可控核聚变,成为名垂千古的大科学家。”
丁木颇为心动,当时就要答应下来,可突然想起自己学医的初心,其实不是爷爷说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而是想要通过学医探索人体最深层的奥秘,进一步解锁真人美化系统。不过,真人美化系统已经在那了,而利用外星人留下的科技,成为名垂千古的大科学家,也有很大的可能,不由进退两难。
想了一会儿,咬牙道:“王老,我有没有可能读双博士。”
王昌平想了想,问杨教授道:“小杨,咱们学校本科生有没有申请读双博士的先例?”
杨教授道:“本科可以申请双学位,但是是学士学位,至于博士,理论上需要拿到学士学位后才能申请攻读。不过现在教改,理论上可破格以5年直接拿博士的,只不过要有足够分量的研究成果。”
王昌平中肯道:“那,学校这么规定肯定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看来,学位种种,都是虚幻,我建议你考虑一下,尽快增加物理学的系统学习,打好基础,争取做更好的研究,出更好的研究成果,你看好不好?”
“好!”丁木点点头,认为王昌平讲的很有道理。自己确实需要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才能更好吸收外星科技,解决具体问题。
(https://www.xqianqian.cc/11/11823/33548547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