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不朽大皇帝 > 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

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


  杨沐銮驾亲至,身边自然跟随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员,工部尚书陈佑站在旁边,小心翼翼的陪侍,一一介绍。

  他的视察,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但是却表明了一个态度,让整个朝廷为这一片工业园区一路开绿灯。

  到时候《大苍时报》一刊登,百姓们也都会聚焦这一片园区,争相成为里面的工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识字大会要录取五十多个女子的原因,将来这批人是要成为园区的基层干部的。

  一路而行,整个园区看起来光秃秃的,到处都有工部的官吏在忙活。

  两座在建的厂子占地面积很广,每一座厂子都能容纳几千人同时开工,旁边还是一座纺织厂也正在规划。

  纸厂无非就是生产出纸张,这个只需要招收平民,传授一定的技艺就好。

  而印刷厂,能够运作的空间就大得多了,像什么《西游记》《寓言故事》《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可以通过删减,印刷出来,在国内外发行。

  学过一些经济学的杨沐,并不担心老百姓买不起这些书籍,因为目前苍国老百姓的口袋已经开始富起来了,银子积蓄在家里,只不过是冷冰冰的金属,货币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叫做货币。

  购买书籍并不会让百姓们的家庭变得贫穷,而是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上升,让产业更密集,普通百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带动工价也水涨船高,得利的必将是所有的老百姓。

  如果这些书籍能畅销国外,那就等于是赚取外汇,真正的大赚特赚。

  果然,经过第三期报纸的宣传,杨沐视察的消息迅速在百姓中引起了热议,待工部发布了招工消息之后,报名者争先恐后。

  一方面,皇帝陛下的支持占了很大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工钱的诱惑也难以抵挡。

  因为,在第四期的报纸上标注了工价,普通岗位最低一两银子一个月,少数岗位达到了二两银子一个月!

  要知道,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一年的总收入普遍都在十两银子以下,过去那些没有田地的农民家庭,一年能赚五六两银子就不错了,缴纳了人丁税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剩余,一年难得吃一顿饱饭!

  一两银子一个月,相当于一个人赚得比一大家人还多!

  所以,报名者积极踊跃,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工部也遵循了杨沐的旨意,在一些轻松细致的岗位上,倾向于家庭贫困的妇女,家庭负担沉重的优先。

  一次性,一共召了五千多人,其中妇女就占据了三千多。

  民间议论纷纷,这个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奴隶税制改革后的另一个大动作,前者是解救奴隶,后者是提高女子的地位。

  其实,杨沐也没想过这么多,他的初衷是解放生产力,毕竟女性在整个国家占据着一半的比重,如果恪守传统在家里相夫教子,干一些基础的农活,那就有些浪费资源了,轻工业才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得到过很好的验证。

  培训和厂房建设同步进行,十二月中旬,两座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印刻的第一本书,即是《寓言故事》,这本书放在后世,其实也就是一本启蒙读物,但是在这个故事匮乏,从未有过寓言先例的世界,就犹如一滴水落进了滚烫的油锅里,与众不同。

  寓言这种文体,本身就是浅显易懂,老少皆宜,阅读起来也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回味悠长,自然也让人耳目一新,口口相传。

  所以,当杨沐把手稿递到孔尚贤面前的时候,后者激动不已,直接看得入了迷。

  这让杨沐直撇嘴,不就是狼来了、农夫与蛇、画蛇添足、乌鸦喝水之类的小故事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杨沐不信邪,又把它给了姬翎儿和皇后等后宫女子观阅,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当即,杨沐就决定用它试试水,让印刷厂生产了三万册,通过报纸销售渠道,二十文钱一本,批发了下去。

  结果,销售情况也很符合预期,这本书受到了贵族的追捧,第一天就卖出了将近一万本,贵族子弟几乎人手一本,经济能力稍微好一点的老百姓,也纷纷掏钱购买,皇城就消化掉了一半。

  当第一批书籍运抵申国和郑国之后,也在上层贵族中间掀起了一阵风潮,三四天的功夫,另外的两万本也销售一空。

  由此,杨沐彻底放下心来,命令印刷厂再加印了十万册,让商队运抵北方的大盛国进行售卖。

  批发价格,暂定为每本书一两银子。

  物以稀为贵,杨沐相信那些大盛国的有钱人,并不会吝啬这一点点银子。

  而且,他并不怕被大盛国盗版,因为很明显,在印制书籍上,苍国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造纸术的改进让书籍纸张变得更好,活字印刷让一本书的字迹工整,成本大跌,再加上是流水线生产,就算是折合人力物力,整本的书的造价也就二十文钱的样子。

  一本手抄的盗版书籍,造价高上十几倍不书,用毛笔书写的话,至少也要几天的功夫,不仅耗时耗力,在质量上也天差地别。

  到时候,一旦出现了盗版,就加印个十几万本,低价倾销出去,让那些盗版商人亏到死,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这就是文化输出,如果这种办法能顺利的话,仅仅是这十万册书籍,就能为苍国带来将近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几天后,各大商队传回来消息,十万册书籍销售一空。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沐嘴里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

  那可是十万册呀,怎么就怎么快?

  召来几个人询问,他才得知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各大家族的商队,尤其是郑国的商队,由于常年进行贸易,所以在大盛国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这些商队从印刷厂批发了书籍之后,直接就与大盛国的合作对象接洽,又将书籍分销了出去。

  这样一来,相当于派出去的各大商队,成了投机倒把的商人,轻轻松松从中赚取了差价。

  那些大盛国的商人和家族,在看了书籍之后,也并不担心卖不出去,整个大盛国一千多万人口,识字的人口就有十几万,几个繁华的大城里都是有书肆存在的。

  书肆,就是古代的书店,只要将那些书放在书肆里销售,并不愁卖不出去。

  而且,大盛国内的繁华,远非苍国和郑国能够比的,大的城池内,充斥着各个国家的商人,在看到商机之后,纷纷采购,准备拿回国内销售,反正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两银子和十两银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于是,在苍国的商队返回的时候,一群异国商人也跟着来到了苍城,并且通过外交部,表达了觐见苍国皇帝的愿望。


  (https://www.xqianqian.cc/10/10215/39858190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