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
大宋对西域下手的消息刚刚从北京城传出,赵祯便率领五万禁军以及三个孩子出征了,朝臣们坚决反对天家的俩个皇子都上战场。
战场是什么地方?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大宋将一下失去俩个继承人。
而贺兰雪的孩子也是个小女女,这如何继承大宋的江山?最终怕是又会落到宗室子弟之中,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现在大宋王朝,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宋,没有赵祯的把持,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而赵旭身为培养已久的接班人,最少他是最好的选择。
奈何赵祯的心意已决,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这次御驾亲征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一旦错过,很可能就再也没有带着孩子看清这个世界真实面目的机会了。
甚至连赵灵一个公主都上了战场,他虽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参与厮杀,但最少要让她看见战场是多么的残酷,是什么给予了她美好的生活。
为了避免她被这场战争摧毁纯洁的内心,赵祯让她留在自己的身边,权当是让她前来照顾自己了。
这次几乎是全部的朝臣和官员都来送行了,甚至于神都城的百姓也倾巢而出,他们都在为带领大宋崛起的君王送行,为自己心目中的圣君送行,祝福。
百姓们是兴奋的,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仪式,也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壮举,算上当初迎娶西夏太后,这已经是赵祯第三次亲征,史书少见。
神都城外已经没有落脚的地方,数十万人挤在南面的天安门外,这是赵祯亲自命名的,天安二字预示着天下安宁,海晏河清。
现在的大宋百姓早已不似当年那般自卑,连战连捷的胜利,强大的军备和军队给了他们无比的信心,可以说现在的宋人心中大宋便是最强大的存在,大宋并不惧怕战争,甚至渴望战争。
在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人却是其中的商贾,谁都知道这次西征的原因有一部分是西域人欺辱大宋商贾,断绝商路,这是什么?这是践踏大宋的尊严,也是在威胁大宋!
虽然是辽人和西域人勾结给了大宋不得不出兵的理由,可商贾们依然激动,官家此举多少是在为他们报仇的感觉,至少商贾们是这么想的。
捐钱捐物,犒劳将士,捧着精美的食物和钱财上前,都被将士们拒绝了,而赵祯看着这一切便知道,此战大宋必胜!
当然这些商贾的犒劳可不能浪费掉,军中的司马刘胜带着士兵推着板车在后面收取东西,一边收取一边还对捐献的商贾报以极大的宽慰。
即便是赵祯御驾亲征,也尽量的把仪式缩减到宫中进行,以此减少拖延的时间,赵祯一项要求兵贵神速,以及最大的保密性,当然皇帝出征祭天地这种事情却是要必须进行的。
但这一切都在皇宫中秘密行进,所有参与的朝臣对外不得擅传一个字,否则后果自己承担,朝臣们也知道赵祯的习惯,最少还是进行了该有的仪式,比直接出征要强得多。
所以当第二天一早,赵祯的圣旨出现在皇宫外的时候,百姓们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至十里亭,为的就是为自己的君王送行,神都城的百姓实在太多,城池也太大,还有一些百姓还在向城外赶来,而有一些可能还不知道。
数十万的百姓站在十里亭道路的两侧,绵延数十里,一望无际的城墙给了赵祯莫大的信心,也让出征将士们昂首挺胸!
不知是谁先开口喊了句:“吾皇万岁,武德永昌!”
王朝的武德便是以仁义为准则行武备之事,以战止战,以战止戈!这是历代王朝之中用兵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一场正义之战的先决条件。
这句话仿佛是给赵祯的西征注上了最好的注脚,数万人,数十万人同时高呼,声音之大穿透苍宇,仿佛一场地震,让人振聋发聩。
灵儿仰着脑袋看着端坐在车中的父亲,她觉得父皇是天下间最为强大的男人,顶天立地四字便是用来形容父皇的,而车中的赵旭和赵昀两人望着车窗外的场景,兴奋的说不出话来,只会一个劲的捏着拳头。
而一身戎装的赵祯缓缓起身,身上金黄的甲胄,翻飞的神龙给了他们最大的震撼,拍了拍灵儿的肩膀,笑眯眯的对着眼前崇拜的小丫头说道:“朕帅吧?这就要去耍帅了!看好喽!”
推开车门,边上的三才已经牵过一匹高大的骏马,这是赵祯的战马,亦是帝王的坐骑。浑身雪白不说,四个蹄子上却是火红色的毛色,仿佛四团火焰在燃烧。
这样的骏马别说是在军中,即便是在整个世上也没有几匹,这是白化的汗血宝马,世间少有。
赵祯一身金甲,阳光照射之下,身上的神龙仿佛踏空而来又要踏空而去,但在头上,赵祯却用一条简单的红色束带把头发束起,简单而不失大气。
当他跨马而行的时候,周围的百姓疯狂呐喊,声音嘶哑,此时此刻已经听不出喊叫的到底是什么,甚至有些还是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感情的啊啊声……
沸腾之景象,让人震撼不以,连朝臣都被这种狂热所震撼,相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常见君王,要理智的多,但也被这种疯狂的气氛所感染。
帝王是什么?是上天派来牧民的天子!是最高的精神崇拜,只要一个君王把内心的恶用在敌人身上,用在计谋之上,把善展现给百姓,展现给国朝之内,他就是神,就是最大的崇拜对象。
面对已经有些控制不住的局势,欧阳修和苏洵两人对视一眼,从双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无奈,事实上历代王朝的皇帝多多少少都能被朝臣所牵制一二,可到了现在的大宋,到了官家的大宋,朝臣已经彻底无法干预皇帝的事情了。
不知是不是有心灵感应,范仲淹微微转身,望着赵祯跨马而行的模样低声道:“百姓癫狂若斯,如见天神,大宋江山稳固,陛下千古圣君之名定矣!”
欧阳修和苏洵默默点头,一旁的包拯却道:“如此不知是福是祸,圣君之下自然是国朝之幸事!然何朝不见昏聩之君?”
(https://www.xqianqian.cc/10/10080/45055557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