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大用人才
“铛……铛……铛……”
顺天府京城钟楼、伴随着晨钟作响,一名名位高权重的中枢大臣纷纷上朝。
有的人前往了大明门左右的五部衙门和五军都督府,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需要走远一些,前往宣武门里街的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
在朝廷不举行大朝的时候,真正能参与常朝的官员往往是少数的。
数百官员前往了紫禁城外廷的文华殿、武英殿,与昨夜值守的官员交替后,大明朝中枢朝廷又继续运转了起来。
只不过相比较前几日,今日前往文华殿常朝的官员,却是前几天的两倍有余。
乌压压的两百余名文臣在文华殿内守着,静静等待着已经十天没有上常朝的朱由校。
自从上次京察改制后,朱由校连续请了三次假,每次休整三天。
十天的时间,让本来习惯龙椅上有人的百官们心中焦急了起来,生怕朱由校会学习万历和泰昌两位皇帝不上朝的习惯。
好在这一日没有让他们失望,脚步声从文华殿一侧传来,百官们心中欣喜之余,不由纷纷低垂眼帘。
“铛……”
“唱礼~~~”鸿胪寺卿击中,瞬间百官们纷纷跪下稽首,手持笏板唱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浑……啪!”
大汉将军挥舞净鞭,净鞭声瞬间传遍了整个文华殿前的大广场。
“平身……”
朱由校悲喜不显的声音响起,百官们山呼万岁,缓缓起身,手持笏板而立,而当所有人起身后,当鸿胪寺卿唱礼结束,孙如游便站了出来,唱声道:
“万岁、臣东阁大学士孙如游有事上奏。”
“准”朱由校回了一个字。
见状、孙如游持着笏板道:“今陛下冲龄,臣才品又非诸臣比,有累至尊知人之明。乞速赐骸骨,还田里。”
孙如游连赐骸骨归田里的话都说出来了,这样的措辞,倒是让朱由校心生不满。
他是想削减浙党的势力,但孙如游这么说,天下人会怎么看他?百官会怎么看他?
想到这里、朱由校只能面露担忧道:“吾年纪尚幼,仍许孙阁臣辅佐,此事不许再提。”
“万岁……”孙如游悲戚一声,连忙手持笏板跪下道:
“臣已经古稀之年、如此年龄,行事难免昏聩,请万岁准许老臣归乡乞老。”
“万岁!臣姚宗文弹劾,南京户部尚书胡畴宗、南京兵部尚书张克景、南京吏部尚书刘瓒、南京刑部尚书许周,浙江……”
姚宗文被推上了台面,以浙党官员的身份,洋洋洒洒弹劾了齐楚浙宣昆等五党八十一名官员。
弹劾的理由便是扣押秋税漕粮、加派银征收不利,以及淮北大饥案件牵扯的各个官员。
但姚宗文的弹劾结局是,要求将所有人罢免流放,这样的惩处不过是免了官位罢了。
要知道,到了晚明,流放其实并不严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嘉靖年间被流放的杨慎。
不仅在云南打猎讲课,偶尔还在地方官包庇下,前往各省游玩。
因此到这里便不难看出,孙如游是想用这个方法把淮北大饥平息。
他让出了南直隶诸多官位,眼下东林党势大,一旦他让出,那么在作为东林党人的刘一燝必然会推荐大批东林官员上位。
东林能获得权力,也能在孙如游离去后推行新政,将他们所想的政治主见推广。
朱由校得到的好处,可能就是赋税和加派银不会被延迟或者克扣,而东林党则是得到了朝堂上的主导权。
这么一看、似乎谁都不亏,甚至东林党内部分人都将目光放到了刘一燝、韩爌等人身上。
“万岁!臣光禄寺丞高攀龙弹劾东阁大学士孙如游,包庇官员贪赃枉法,纵容淮北大饥主谋,导致数十万百姓因为无粮而死!”
又来了……
听到高攀龙的弹劾,朝堂上众人纷纷皱眉。
高攀龙这个人,除了有一身硬骨头外,最大的本事就是那张嘴,其他别的都没有。
比起杨涟、左光斗、袁可立、刘一燝,韩爌等人,高攀龙虽然是东林书院创始人之一,但手上的能力并不行。
眼下他弹劾孙如游,无非就是报当年被浙党的方从哲和孙如游弹劾的众多清流之仇罢了。
但是眼下可不是报仇的时候,见高攀龙站出来,刘一燝和韩爌皱了皱眉,韩爌也只能上前道:
“万岁、眼下应该先准备京察,至于姚给事中弹劾的事情,应该交给京察调查。”
“万岁、臣以为当立即将姚给事中弹劾之人纷纷罢免!”齐党魁首亓诗教见状、站出来要求速断。
所有人都不是傻子,这些人留给京察的左光斗等人去查,恐怕最后的解决都是抄家。
罢免流放还能在地方官包庇下回家享受一番,等日后浙党势大再回来,但是抄家就不一定了,能不能活过年底都是两码事。
“万岁、臣以为当速速罢免!”楚党魁首官应震带着一众楚党官员站了出来。
“万岁!臣等以为当速速罢免……”
汤宾尹、顾天峻、方从哲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一瞬间站出的、不止是齐楚浙宣昆五党人士,甚至很多无党派的官员也都站了出来。
别说他们,甚至大部分东林党官员也站了出来。
他们这一站、瞬间就只剩下了刘一燝、韩爌等十几个政治立场坚定的人了。
这种画面,谁看了都想嘲讽两句他们。
作为内阁次辅的刘一燝却并不觉得奇怪,说白了东林党的组织结构并不紧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聊的投机就站队的人。
一旦牵扯到利益的事情,那么其中大部分人都会抛弃他们,选择站在利益的那边。
“唉……”
看着这样的局面,刘一燝长叹一口气,不由在想杨涟和左光斗他们见到这场景会作何感想。
至于朱由校,期间他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只是看着底下的大臣们各自演戏,轮番上台。
不过在见到大部分东林党居然为了利益和齐楚浙宣昆各党站在一起的时候,他心底却轻蔑的嗤笑了一声。
在这群家伙的衬托下,倒显得刘一燝、韩爌,还有杨涟左光斗等人忠贞了起来。
最少他们知道自己的政治诉求,也能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
不过……
朱由校眯了眯眼,随后开口道:
“吏部尚书周嘉谟!”
“万岁、臣在。”年过七旬,发须花白的无党派吏部尚书周嘉谟走了出来,对朱由校作辑。
他属于刚才没有站出来的那十几个人之一,只因为他看不惯这种用政治手段抵消死去百姓的做法。
对于周嘉谟,朱由校是十分看重的,并且也在意他的看法。
作为隆庆五年的进士,周嘉谟曾经在张居正的手下执行过对方的变法,看着大明中兴。
之后、张居正病逝,他被闲置五年,朝廷无人可用才将他旋升为四川按察使。
在四川按察的他,见到万历派下去榷矿税的宦官丘乘云横征暴敛,更是害死秦良玉丈夫马千乘后,数次弹劾邱乘云。
只不过为了清静,万历调他前往云南,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不久后,他升任兵部右侍郎,仍巡抚云南。
在云南期间,他弹劾黔国公沐昌祚侵占民田八千余顷案,后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加右都御史,积极加强边防,防止安南的后黎朝侵犯。
并在就任期间主持修复南海、三水、高要等邑被洪水所毁圩岸。
万历末年,齐、浙、楚三党争权,官员的任免升降,吏部不能作主,万历便让他出任吏部尚书。
果然、在他出任吏部尚书后,用人唯才,罢斥朋党之首及奸邪,使得朝局稍微改善。
朱由校对他的映像很深,只因为万历曾经指着周嘉谟的奏疏对朱由校说过,此人可用。
因此、眼下朱由校需要周嘉谟帮自己的忙。
看着周嘉谟、朱由校语气平淡道:
“周尚书,你以为此案应该如何?”
“回万岁……”周嘉谟虽然年老,但依旧中气十足。
他对着朱由校持着笏板回礼道:
“应该交由都察院审查,随后都察院将证据交由刑部和大理寺会审。”
“三司会审后,由两京十三省的各省都察院御史票拟,选出三司所定的官员罪行。”
“在判定之后,三司再将需要罢免的官员名录递交吏部,由吏部查阅确认无误后递交内阁,内阁批阅后送入乾清宫。”
“待司礼监批红,再送往万岁查阅,最后万岁确认无碍后送往吏科,吏科确认无误后立即执行。”
事情出现了变化,变化便在朱由校这里。
眼下的局面、只要朱由校点头,事情就能平安渡过,权力成功交接。
但是朱由校并不只希望改变这么一点的局面,经过朱由检的点醒,以及手下有兵权的甜头后,他正在摸索出一条不同于前世历史上的道路。
有一个不会篡位的弟弟帮他掌兵,这就代表他能做的事情更多。
而眼下、他需要做的就是扩大皇权。
“周尚书说的很对,诸位居然不知?”朱由校在周嘉谟说完后,冷着脸说出这句话,随后便将目光放到了左都御史张问达身上。
“张问达!”
“臣在……”无党派的张问达缓缓回礼,而朱由校在之后说道:
“刚才给事中姚宗文所说人名,南直隶由你亲自前往调查。”
“再命杨涟前往山东巡查,左光斗前往湖广巡查,御史顾天峻前往浙江巡查。”
“所有结果,需呈上御案,另、淮安、徐州两地所有牵扯淮北大饥的官员纷纷抄家、斩首示众。”
“命杨涟、左光斗协同,事情结束后各自前往山东、湖广巡查。”
“浙江,南直隶,山东,湖广,河南等地有牵扯者,一律抄家流放云南,甘肃。”
“另外徐州、淮安所抄家田亩、宅院,均归入御马监之中,新设御马监南场管辖。”
朱由校的话,让众人心中一松,紧接着又是一紧。
首先、淮安府和徐州的官吏和士绅,乃至卫所军官都难逃问责,这是无法避免的。
至于问责斩首之后,所有田亩充入御马监、这行为让百官们皱眉,因为这些人背后的田亩,是数百万亩之多的,并入御马监的话,不难预见御马监的崛起。
不过、朱由校也给了面子,姚宗文提供的名单中,南直隶的官员和浙江的官员,交给无党派的张问达和昆党的顾天峻去查,罪不至死。
至于山东和湖广,牵扯的人数不多,估计也罪不至死,顶多抄家流放,所以交给了杨涟和左光斗。
因此、大部分人都对于这样的安排很满意,只是对于御马监开设南场的事情并不赞同,所以准备继续尚书。
不过朱由校也没有让他们反应过来,就继续补充道;
“御马监南场需要正常缴纳田赋、加派银,不得抗交。”
“万岁圣明……”听到朱由校的补充,户部尚书的无党人士李汝华唱声行礼,其余人也纷纷行礼。
淮安府和徐州的耕地可不在少数,如果抗拒交税,那么按照大明赋税定额来看,中小地主和百姓就要承担御马监南场的份额,家破人亡也说不定。
眼下既然同意交税,那么昆、宣等南直隶党派就不担心了,而李汝华也不怕税收变少。
只是在朱由校说完后,他又补充道:
“淮北今岁免田赋和加派,另外调漕粮三百万石赈灾淮北,淮北各地准许开常平仓,官仓救灾。”
“万岁圣明……”群臣继续推金山倒玉柱,再次夸赞了朱由校的圣明。
似乎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想继续的做法也即将被勒令制止。
朝廷上的人都高兴了,却不会有人去再在意那因为淮北大饥死去的几十万百姓。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那几十万性命在让他们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后,就已经没有了用处。
很快、常朝结束,而不出意外的是,在朝会结束后,方从哲也找到了朱由校,并提交了自己的自己乞老的奏疏。
不过和孙如游一样,他也被朱由校用各种理由劝退了。
只是瞧着他离去的模样,恐怕是已经意识到了不退不行,之后或许会和孙如游一样继续递交奏疏,乞许辞官。
朱由校看着他的背影,微微皱着眉,随后便叫人摆驾返回乾清宫。
自此、闹的沸沸扬扬的淮北大饥案件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匹匹快马带着加急文书南下,而朱由检知道常朝最后结果的时候,却愣在原地不敢相信。
“几十万人的性命,就这么没了吗……”
勖勤宫、书房中的朱由检看着窗外的大雪,这才反应过来,高层政治手段的黑暗。
在这个吃人血馒头的时代,别说死几十万人,就是死几百万人,也不会让大部分官员心生愧疚。
可能在他们看来、淮北大饥这件事情,充其量也就是日后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至于那些死去的饥民,并不能影响他们大部分人。
朱由检沉默了,他知道了为什么淮北大饥这件事情,会在历史上被一笔带过了。
说到底、便是自己的好皇兄,面对齐楚浙宣昆五党文官的撂挑子,也不能把事情做绝。
不能做绝的原因,便是如果五党官员撂挑子,那么大明三分之一的疆域赋税都会停摆。
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做?不就是因为没有能威胁他们的东西吗?
朱元璋有淮西勋贵,有国子监,朱棣有刀子,朱见深有宦官和十团营、御马监,而朱由校他们只有训练不足三个月的七卫一营兵马。
有兵无人,哪怕把文官都杀了,换上来的人还不是各党的学子?和没杀有什么区别。
燕山所和御马监都给加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随后将手中的兵书放下。
王承恩见他这副模样,便叫人都退了下去。
过了许久,朱由检起身走到了窗前,望着窗外的大雪,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只是片刻后,当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王承恩的声音也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殿下、万岁命殿下可以叫陆文昭停止继续查南京勋贵和文官的步子了,另外新设御马监南场,请殿下推荐内宦前往管理。”
“御马监南场……”听着这刺耳的五个字,朱由检在心底自嘲了一声:
“原来我也是吃人血馒头的其中一员……”
他攥紧了拳头,关节青白、可见心底有多痛恨这种政治妥协。
但他没有掀桌子的实力,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上……
想到这里、再想到新设御马监南场的数百万亩耕地,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随后转身看向了王承恩,随后冷脸道:
“叫人告诉王安,他该退下那个位置了。”
王承恩闻言、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
退下那个位置、意思是让王安现在自己上疏,主动前往江南,担任御马监南场太监吗?
可王安退了之后,谁又能上位呢?
王承恩没有继续往下想,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殿下要在这个时候将王安调走。
眼下的局面,若是将王安调走,那么魏忠贤那一派的太监就得势了。
这对于自家殿下,应该算不上好事才对。
不过本着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王承恩没有追问,而是在行礼后,退出了勖勤宫。
只是在他走后,朱由检再度叹了一口气。
他要调走王安,就是为了不让王安和魏忠贤起冲突。
王安的背后不止他朱由检,还有刘一燝、韩爌的东林党。
历史上王安和东林党人交好,移宫案更是帮助东林党人救了朱由校,扶持他登基继位。
但后来因为魏忠贤异军突起,王安和魏忠贤起了冲突后,便直接导致了东林党和魏忠贤也冲突了起来。
之后王安被客氏和魏忠贤弄死,东林党和魏忠贤更是不死不休,这才导致了之后杨涟等人的惨死。
魏忠贤把东林党内能干事情的都杀的差不多,只剩下了袁可立、徐光启、孙承宗等几个还能看得过去的人。
剩下的人里,大部分都是嘴炮,最后连扶持钱谦益对抗温体仁和周延儒都做不到,堪称废物。
东林党和魏忠贤的矛盾必须起来,而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帮东林党推出新政,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百姓对接下来十几年的旱情抵抗力。
历史上东林党的新政是失败了的,不但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连在史书留下名字的资格都没有。
失败原因也很简单,能臣干吏太少,嘴炮太多,结果推出来的新政成了百姓的催命符。
他们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执行起来的问题太大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返回了自己的书桌前,提笔将东林党内部、以及一些无党派官员中能用的人名写了出来。
袁可立、徐光启、孙承宗、孙元化、梅之焕、陈奇瑜、李长庚、毕自严……
当这些名字写出来,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随后又在他们之下写出了卢象升、沈廷扬、宋应星、宋应昌……
前者是已经有了功名可以出仕的,后者是还没有参加科举的。
眼下东林党战胜了浙党,但为了避免这群家伙只知道嘴炮,朱由检必须将有能力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
首先便是袁可立、袁可立的能力毋庸置疑,战略眼光也十分独到,把他放在江南太委屈他了。
想了想、朱由检还是决定把袁可立放在山东,因此他在袁可立名字下方写下了山东两字。
再往后的徐光启和孙元化,朱由检都没有多想,就将他们的名字下面写下了陕西。
这两人指挥兵马的能力不行,创新倒是可以,但朱由检脑中创新的想法比他们多太多了。
他看上的是徐光启在水利上的才能,而陕西作为天启年间就开始爆发旱情和动乱的地方,将徐光启师徒放在陕西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孙承宗,朱由检微微皱眉,这家伙眼前是好皇兄的讲师,自己指挥不动。
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梅之焕、陈奇瑜、李长庚和毕自严身上。
这其中、梅之焕是有勇有谋的代表,朱由检想了想之后,按照历史上一样,继续将他放在了甘肃。
日后一旦朱由检要对河套、乃至青海的蒙古人用兵,梅之焕绝对不会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剩下三个人,想了想之后,将李长庚和毕自严分别放到了南直隶和山西两地。
毕自严历史上与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北直隶、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之后任崇祯朝户部尚书时,军事频繁,国库空虚,他提出节支建议24项,并到九个边疆督扶镇所清查兵马数,堵塞漏洞。
这样的才干,放在山西十分不错,而李长庚为官清廉还有才干,放在南直隶则是刚好不错。
李长庚在,不止可以约束南京的勋贵,还能将南方的漕运和加派粮北运。
至于最后的陈奇瑜……
朱由检看着这个名字,十分头疼,这家伙的能力可以,但为人没有担当,就放到最不容易起祸乱的河南就行。
朱由检分完了所有人的位置,唯独西南没有布置,这是因为西南他早就有安排了。
只要奢崇明敢反,立马就会被孙传庭、洪承畴,吴阿衡、杨文岳四人镇压。
到时候捞了功绩,洪承畴调往云贵、或者广西都可以,孙传庭则是会在之后被他派往陕西。
徐光启孙应元修建水利,增加陕西的抗旱风险,孙传庭则是在必要的时候负责裁撤陕西的卫所。
至于吴阿衡则是会放在四川牵制洪承畴,而杨文岳前往湖广。
这样的安排如果落实,大明就算爆发了连续十七年的旱情,进而引起农民起义,也能快速镇压下去。
至于还没有科举的那些人才……
朱由检眼睛一撇,直接放到了卢象升和沈廷扬身上:
“再等等吧……”
(https://www.xqianqian.cc/0/941/73277687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